首页  |  高校动态  |  实践
【返乡调研】采旌德之风韵,忆民俗之古今
安徽师范大学 吴净 朱焕然2020-09-19
微言微行传承民俗文化,地理信息技术汇聚旅游信息,使地理信息专业知识与徽风皖韵联动,让代码也变得古色古香。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访徽韵·探民俗”GIS信息系统构建与调研团队线下实践调研活动顺利结束。为了使团队制作的民俗文化旅游信息系统内容充实可靠,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调研组成员夏慧雯同学在她的家乡安徽宣城旌德县,开展了团队最后一次的线下实践调研活动。即使是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的最后一次线下调研,团队成员依然没有任何懈怠,鼓足干劲,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考验,就民俗文化旅游信息系统的相关问题开展调研。

2.jpg

团队成员正在寻找路人填写问卷(安徽师范大学 夏慧雯 提供)

在采访调研的过程当中,一位退伍老兵给调研组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据调研组成员了解,老人是在邓小平年代参军的,虽然牙口已经不太齐全,但去过苏杭、赏过秦淮,对不同地方的地域民俗文化深有感触。老人在与团队成员的采访交流中说到,现在的民俗文化旅游和过去完全不同,交通更加便捷,人均经济收入也更高,时代的改变给带来了很多新的乐趣。诚然如是,当代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这也为本团队实现民俗文化旅游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契机,使得团队具有充足的条件,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展现民俗文化的新风貌。

3.jpg

团队成员以问卷形式进行线下调研(安徽师范大学 夏慧雯 提供)

在民俗文化旅游的过程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旅游地当地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能够回忆起游人各自的家乡。正如在此次采访中,一对中年夫妇所提到的,在他们的眼中,外面的世界再美、再繁华,始终是他们的家乡旌德县更加舒适宜人。这也引起了调研组成员夏慧雯的共鸣,民俗文化是人们关于美好生活精神的寄托,作为情感的载体,民俗文化旅游不仅仅是欣赏风俗美景,更是去探访这风俗美景中蕴含着生活情感,与之共鸣。

归纳这几次的线下实践调研资料,不同的调研人员却得到些许相似的信息,这些共性仿佛在向团队传达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的方向与问题。纵观各年龄阶层填写的问卷,结合调研组成员通过交流获取到的信息,老一辈对民俗文化深入骨髓,记忆深刻,自小便耳濡目染,印刻入心;年轻一辈的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情怀的熏陶下渐渐关注这一类的信息,开始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而中年阶段已为人父母,奔波于事业与家庭,在柴米油盐的压迫下无暇顾及文化精神境界的传承。团队将根据这三类人群的不同特征,完善系统的功能,做到深入群众,落到实处。

线下调研至此告一段落,多次探索感慨颇深。青春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年年都有,参与的学生却代代更迭。“访徽韵·探民俗”GIS信息系统构建与调研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一直秉持微言微行传承民俗文化,一直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汇聚旅游信息,做到地理信息专业知识与徽风皖韵联动,让代码也变得古色古香。调研方式虽然简单但却起于平凡落于实处,宣传模式虽然智能但却兢兢业业不断摸索。穿梭在烈日灼烧下,行走在民俗建筑中,用笔尖勾勒实践故事,用相机定格调研瞬间,用代码敲击实践成果,挥洒青春的汗水,完成系统的开发。


[责任编辑:李林]
微言微行传承民俗文化,地理信息技术汇聚旅游信息,使地理信息专业知识与徽风皖韵联动,让代码也变得古色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