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动态  |  实践
志智双扶见实效,乡村振兴靠“内力”
曲阜师范大学 刘香玉 刘璐2020-08-12
7月25日至8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乘风筑梦实践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以“经济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为主题,分别在莲花池村和朱崖村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暑期实践活动。

“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村民更加幸福。”物质脱贫是基础,精神脱贫为根本。7月25日至8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乘风筑梦实践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以“经济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为主题,分别在莲花池村和朱崖村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暑期实践活动。

QQ图片20200809161650.jpg

浅寻精神之源 深挖贫困之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社会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成员们计划以地区为界,分为两组,对于人员分工、预案、资料收集、选题、调研规划、问卷制定等问题做好前期准备。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并注意天气变化,做好安全应急预案措施。在完成准备工作后,活动正式开展。7月25日至7月27日,成员们分别进行线上和线下的问卷调查,经过三天时间的调查,成员们对问卷进行分析并从中发现“经济扶贫和精神扶贫”的现状以及仍存在的问题。

 QQ图片20200809161822.jpg

宣扬淳朴乡约 树立文明乡风

实践队成员走进莲花池村,在村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村子。实践队员观察到,在村委会墙上以及村内道路两侧,随处可见移风易俗的宣传标语。莲花池村将文明礼仪、规范婚丧宴席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绘制成“文化墙”进行宣传,引导和鼓励群众抵制陈规陋习,强化阵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工作人员在面对实践队员提出的脱贫工作是如何攻坚克难的问题时,他回答到,在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中,村中的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扶心扶志,扶能扶智,才能拔掉穷根。越是在攻坚阶段,就越是要充分发挥“志智双扶”的关键作用。在和当地政府人员连线后了解到,他们为推进乡村振兴做了全面工作。从引进龙头企业、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丰富村民文化活动、发展村协党组织、改善村民生活卫生等各个方位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为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助力。

根据实践队员对莲花池村村民的随机采访中,队员们了解到村中对于家风乡风建设十分重视,类似于重男轻女的传统封建文化思想已经少之又少。工作人员告诉队员们,为了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莲花池村委杨书记和村上有知识有声望的村民们一起编制了《杨氏家风家规与乡风建设》,印刷后分发给每户村民,对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献力。

QQ图片20200809161742.jpg

扶德正气 浓厚乡风

在打赢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浓厚争脱贫的氛围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8月1日,实践队成员前往村委部了解村里对“精神脱贫”的宣传工作。村中的宣传志愿者接待了实践队员们,并接受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志愿者说到他们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讲,大力宣传脱贫致富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感人事迹,使道德模范的事迹家喻户晓,成为村民心中的榜样。此外,经常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星级文明信用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引导农户学习先进,建立自立自强、自主脱贫的价值导向,提升贫困户脱贫“内生力”。

为了更好的融入实践中,实践队成员和当地志愿者一同给村中贫困户讲解扶贫政策,让贫困户知晓当前的脱贫政策,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增强贫困户脱贫自信心与“推动力”。

QQ图片20200809162000.jpg

只有解开思想的疙瘩,破除精神的桎梏,脱贫攻坚才能行稳致远!实践队成员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和社会深入接触丰富了实践经验,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并在活动过程中真切体会到乡村乡风的改变,感受到国家精准扶贫取得的优秀成果,在不断的求知探索中,实践队认识到村干部与村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共同建设美好的乡村。

 

[责任编辑:张洪涛 刘钰垚(实习)]
7月25日至8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乘风筑梦实践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以“经济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为主题,分别在莲花池村和朱崖村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暑期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