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众多电子竞技赛事
点燃了诸多青年人的热血
电竞已然成为无数年轻人追捧的竞技运动
电竞题材的影视剧也层出不穷
在以电竞为主题的热剧《穿越火线》中
众人眼中的肖枫和众多“电竞人”
都只是一群不务正业的“网瘾青年”
面对所有人的冷眼相向
他们也曾向现实妥协
开始按部就班的“体面”工作
但热爱让他们重拾“电竞梦”
正是有无数“肖枫”“路小北”的不懈坚持
让电竞逐步成为这个的时代潮流
这个社会对电竞的态度
从最初的嘲讽质疑到如今的认可追求
都是他们一点一滴的汗水
现实生活中的电竞赛事
比荧屏上的还要热血
中国电竞的爆炸式发展开始于IG夺冠
从七年征程,到最终圆梦S8
从多次无缘LPL赛事总决赛
到在S8总决赛3:0大败FNC
从选手受伤引质疑
到团队默契协同超常发挥
IG夺冠彻底振奋了中国电竞行业
众多观众欢呼雀跃,热血澎拜
纷纷为第一支夺冠的中国电竞战队喝彩
一夜之间,IG夺冠的消息不胫而走
大众的观念不再是“游戏如鸦片”
媒体对电竞的报道
也逐渐转向更加理性的讨论
电子竞技行业开始被重新审视
此次夺冠也迅速地点燃了
众多年轻人对电竞的热情
电竞行业的兴起
是无数电竞先辈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结果
是他们的胆量和热情
造就了如今的中国电竞
哪有什么奇迹
那只不过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人们或许只看到了选手夺冠的光鲜亮丽
选手在赛场下的努力与历练常常被忽视
甚至会断言
“电竞不就是打打游戏?”
但现实中,电竞和终日游戏差距很大
和消遣娱乐相比
电竞训练几乎可以成为最好的戒网活动
电竞职业选手每天训练十一小时
基本凌晨两三点
自主训练结束后休息睡觉
每天训练时间最低标准是十个小时
但几乎所有人都会加练
高强度训练下的贫血、眩晕、手伤等状况
是选手们的家常便饭
在赛程期间
睡眠时间更是大打折扣
为了保持良好的比赛状态
车、休息室……
便成为了他们随时补眠的地方
平日里
蜂蜜枸杞保温杯
颈枕腰枕暖宝宝
是他们必不可少的状态调节剂
那些年坚持电竞梦的人
如今怎么样了
电竞界风云人物Uzi
年纪轻轻就已锋芒毕露
15岁时,他说服父母,加入电竞行业
Uzi2012年第一次出现在电竞舞台
他的夺目时刻
自2016年全明星SOLO赛冠军
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2017年,加冕全明星赛冠军
2018年,他所在的RNG战队
成为第二支非韩MSI冠军
Uzi带领RNG取得亚运会LOL项目冠军
把国旗在亚运会颁奖台上升起
一时间电竞行业因他
成为万众关注的话题
在他选手生涯的几年时间里
陪伴了众多观众与玩家
他成为许多人共同的青春记忆
让更多人看到了电竞行业的蓬勃发展
2020年Uzi因伤病宣布正式退役
玩家观众甚至惊呼
“我的青春结束了”
Uzi的电竞之路
是大多电竞爱好者的美梦
但电子竞技不是只有冠军和名人
在比赛里
有人晋级,就有人淘汰
有人夺冠
就有人与奖杯失之交臂
有人可能只是替补,无人知晓
但他们同样坚持着电竞梦
向上滑动阅览
@小一:
电竞圈食物链底层的选手
主要打次级联赛
与打顶级职业联赛的选手不同的是
这层选手所处的成长环境差
且收入是其他选手
固定月薪的十分之一
“在真正的顶级职业战队面前
我们这个培训出来的杂牌队伍
一点还手的余地都没有”
@小陈:
18岁那年放弃高考
选择做一名电竞职业选手
如今成为替补选手
做了一年电竞
只上过一次场
“我把电竞比喻成下围棋
一招一式都有讲究
每个节点必须踩得准
精神紧绷
稍有不慎
就被一波推平”
@莫莫:
电竞职业女选手
被各大职业电竞部拒绝
不给任何试训的机会
即便身怀绝技
对方也不看一眼
“有个经理看我很失落
也就多解释了两句:
现在打职业都是食宿训一体
24小时都在一起
队里多你一女孩
管理起来不方便”
天赋、热爱、努力对电竞职业选手来说缺一不可
但是电竞不是一时兴起
它需要的是年轻人的冷静沉着
和对电竞持续的满腔热血
许多年轻人都爱在闲暇时刻打打游戏
打的不错就会被封为“大神”
于是就有“我不去打职业是不是太浪费了”的困扰
可是如果只是操作熟练,那还远远不够
需要高强度训练、培养战队默契、反复研究战术
……
如果没有对电竞的足够热爱
那电竞职业的日常也就如同小时候的繁重课业
这些磨人意志的考验又如何通过
若是能在这条路上走出来,那自然不错
但职业电竞走出来的难度并不亚于考985
成为电竞选手的几率是万分之一且职业生涯短暂
如果你准备好了当职业电竞选手
那么就要接受可能失败的风险
在电竞行业发展迅猛的今天
我们这一代新人同电竞已神交已久
在我们与电子竞技一路走来、共同成长的路上
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
一代代竞技新人迭出
电竞行业从萌芽走向壮大
它不仅存在于
夺冠颁奖台上的光鲜亮丽
更存在于电竞选手们
在鼠标键盘前的日日夜夜
以及不顾一切的满腔热血
- END -
图片:百度
文字:龚施丹 马尚炅
排版:龚施丹 马尚炅
责编:陈昶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