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甘肃省东乡县汪胡小学内笑语飞扬,由西北师范大学团委与共青团东乡县委联合主办的2025年“七彩假期”乡村儿童夏令营正式开营。
开营当天,满怀期待的家长早早带着孩子前来报到。在多天的浸润式体验中,西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倾情投入,精心设计了“爱国之情”“传承之美”“科学之趣”“文化之旅”“梦想之芽”“安全之盾”等六大系列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课程与活动,为乡村青少年烹制出一道道“有营养、有乐趣”的假期“大餐”。
孩子们与课程成果合影
图片来源:西北师范大学青年全媒体中心
在“小手玩非遗”课堂上,孩子们体验飘漆工艺,在素白扇面上创作独特漆扇;手执画笔在黄河石上描绘家乡山水与童真想象。五年级的马海沫兴奋地展示她的作品:“原来黄河石头上也能画出这么美的故事!我要带回家给奶奶看!”
“跟着古诗去旅行”“地理文化小课堂”“我们的节日”等课程环环相扣,带领孩子们穿越古今、纵览河山,悄然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科学实验小课堂”课堂上
图片来源:西北师范大学青年全媒体中心
“科学实验小课堂”里,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动手连接线路,点亮小灯泡时的欢呼此起彼伏;组装驱动小风扇的过程,让他们直观感受电与磁的奇妙力量。每一次实验成功,都点亮了孩子们眼中对科学探索的好奇之光。
“我是爱国小先锋”课堂上
图片来源:西北师范大学青年全媒体中心
“我是爱国小先锋”课堂上,孩子们聆听英雄故事,了解国家象征与历史。在“祖国旗帜在我心”实践课上,他们亲手制作五星红旗模型,认真抚摸每一颗五角星的纹路,稚嫩脸庞写满专注与崇敬。“红色小影院”里,经典红色电影让孩子们沉浸其中,赓续红色基因。
“童画童梦”手工绘画小作坊里,画笔飞舞,色彩流淌。孩子们畅想未来,或描绘家乡美景,或画出心中的英雄梦想。在“我的梦想”一封信环节,孩子们的愿望真挚动人,有人画下穿白大褂的自己,“想当医生,治好奶奶的腿”;有人描绘星辰大海,“长大要造火箭去太空”;还有孩子写道:“想当老师,像西北师大的哥哥姐姐一样……”。
防溺水、交通安全等知识也被融入进游戏和情景模拟中。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在寓教于乐中扎根心间。“我学会了游泳要去游泳池,再也不和小伙伴去水库边玩了!”一位曾让家长忧心的孩子认真地说。
体育课堂上
图片来源:西北师范大学青年全媒体中心
汪胡村的薛翠翠大姐紧握儿子的手,指着不远处的刘家峡水库说:“天热了,总怕孩子跑去玩水,现在有夏令营的防溺水课程,还能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玩耍,我终于能放心去干活了。”专业的安全防护知识,如同一颗“定心丸”,让家长们倍感踏实。
除了丰富的课程,夏令营还组织了趣味破冰活动和运动会以及热火朝天的文艺汇演排练。运动场上,加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汗水浸湿衣衫,团队精神在拼搏中凝聚。文艺汇演排练中,孩子们化身“小演员”,在志愿者指导下,合唱从生涩走向流畅,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期待。
孩子们从初来时的拘谨到如今的自信踊跃,让志愿者们收获到满满感动与成长。
“备课到深夜是常态,但当看到孩子们在科学实验时那惊喜的眼神,在手工课上完成作品时骄傲的笑容,在梦想书信环节那专注的神情,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焦凡深有感触地说。
“他们的韧性和团队协作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份纯粹的热情也深深感染着我们。”王德贤对运动会上孩子们的拼搏精神印象深刻。
“这次经历让我们真正理解了‘教学相长’。”汪睿表示,孩子们旺盛的求知欲和淳朴的情感,是对我们最好的回馈。
……
孩子们合影
图片来源:西北师范大学青年全媒体中心
据悉,西北师范大学“七彩假期”关爱行动已连续实施7年,累计服务乡村儿童2000余人次。本次夏令营由该校第14届研究生支教团和新长城西北师范大学自强社共同组织。
实践团指导教师谢卓均表示:“我们致力于通过‘七彩假期’,实现大学生志愿者与乡村青少年的‘双向奔赴’,在彼此心中留下美的种子。未来将深化校地联动,让更多乡村青少年在多元赋能中成长,让大学生志愿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