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征文1
追光逐电 不负成电
——记原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建波教授
曾经科海逐浪高,如今青城寻常翁。初夏时节,今年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86岁的成建波老人就在青城山青城人家小住,空气中、小院旁,处处弥漫着道教文化的气息,曾经的光环化为而今的平平淡淡,从容淡定。他不时也转转街,买买菜,与当地的农民微笑打招呼,而他们根本想不到眼前的这位老人就是曾经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的获得者。2022年6月30日,四川省副省长罗强、四川省教育工委书记李建勤、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一行,在学校党委书记王亚非、副校长胡皓全的陪同下,亲切看望慰问成建波教授并为他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微光摄像管 试剑露锋芒
1936年成建波出生于山西临县,那个年代,山河破碎,风雨飘摇。面对日寇的侵略,成建波的父亲和一大批热血男儿积极参加地下游击队,英勇抗击日寇,他们自制了许多手榴弹,给鬼子造成了不小的杀伤。父亲从小就嘱咐他学好知识本领,等赶跑了鬼子,把祖国建设强大,不再受外敌欺辱。他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56年成建波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他科技报国的梦想从此起航。
1960年3月,成建波等一批出类拔萃的同学经选拔提前毕业留校,他被分配在502教研室。他一心扑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一方面在为学生课程答疑的过程中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他在教研室资深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逐步进入科研状态。1972年,当时中美关系刚刚破冰不久,但是中国驻美国的联络处却常常情报泄密,经过仔细检查终于发现房顶隔层有一个摄像头通过一个细小缝隙成像。鉴于成建波的研究方向,他接到破解摄像头成像机理和研制的任务。接到任务成建波夜不能寐,他想早一天研制成功,为国立功。为了研制微光摄像管,以成建波为总负责人的项目组20多人分为四个研制组开始了这次科研攻关之旅。在当时还没有电子计算机的艰苦条件下,他们以惊人的毅力通过手摇式计算机花了整整三个月时间计算出了所需要的电子光学数据。成建波几乎是把实验室当成了自己的家,经常吃住都在实验室,一个礼拜的工作时间竟然达到了140个小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终研制出了国际领先水平的光电子发射阴极。历时三年的日夜奋战,微光摄像管和硅靶摄像管同时研制成功! 两种管子在当时国内都属于重大开创性成果,并且实现了批量生产和商用。
光电阴极闯新路 投影电视谱新篇
首战成功,成建波信心倍增。他迅速将目光聚焦在六硼化镧阴极上,成功申请到国家级项目——电子束曝光机的六硼化镧研究,经过八年的奋力拼搏,项目通过验收并获得了电子部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成建波具有敏锐的科研嗅觉,他紧跟前沿,把目光聚焦到国际上刚露苗头的液晶研制,顺利拿到了“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新型投影电视机正样研制”。1998年7月该项目正式通过了国家鉴定与验收,并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这是我国在显示技术领域取得的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它为发展我国高亮度、高清晰度显示技术产业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2000年成建波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虽然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投影电视随后被更新的技术取代,但是成建波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却成为一代代成电科研工作者的一个缩影。
在成建波长期的科研生涯中,他先后主持和完成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科研总经费达到4000万元,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4项,其中作为第一主研和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光华一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持的“高亮度、高分辨率YAG投影显示管及其新型投影电视机”项目入选1999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育人著书东篱下 闲云野鹤青城家
回顾自己数十年的科研教学生涯,成建波颇感欣慰。他先后发表论文70余篇,著书两部,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数十名,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四川省科学与技术带头人、成都市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但他却毫不看重自己的荣誉,他一直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几个项目成果转化后,成建波把转化产出的一部分收益用于帮助最需要的十几个学生安置住处,让他们可以安心学习和工作,大头则上交学校支持学校的事业发展。在成建波看来,只有对学生真心实意、诚心诚意,师生才能真正团结一致;作为老师,既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更要做到立德树人,让他们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成教授寄语新一代成电学子:大学不是终点,而是人生一个新的驿站,要时刻保持冲劲与闯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国富民强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成建波教授的身上,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了作为一名成电人的涵义和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分子的初心与责任担当!
(访谈学生: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浩亮、陈思芹;指导教师: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