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学生周诗阳赴钟祥市冷水镇郭刘村展开精准扶贫实地调研。郭刘村位于白山革命老区中,在前支部书记汪学英的带领下,郭刘村顺利脱贫,成为环境优美、村民幸福感强的美丽乡村。通过和汪学英的四处探访讨论,周诗阳对脱贫攻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20年7月28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学生周诗阳赴钟祥市冷水镇郭刘村展开精准扶贫实地调研。郭刘村位于白山革命老区中,在前支部书记汪学英的带领下,郭刘村顺利脱贫,成为环境优美、村民幸福感强的美丽乡村。通过和汪学英的四处探访讨论,周诗阳对脱贫攻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大山里的当家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汪学英是钟祥市优秀党员,也是以前的人大代表,在任党支部书记期间,汪学英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方筹措资金,着力解决困扰村民的出行难、灌溉难、用电难“三大难”问题。挖堰塘、硬沟渠、修水泥路、打深井、接自来水、增电容……目前村里3.6公里路面得到硬化,5个组的堰塘全部扩挖,2000多米渠道得以硬化,200多亩农田得到有效灌溉,334户已享受到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在全面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上,她起早贪黑,上门宣传政策,村已投保273人,投保率50%;为村90多名60岁以上老人办理55元/月养老金卡,办理率100%;全村549人全部参加新农合,实现新型合作医疗服务全覆盖,解决了村民后顾之忧。

怎样带领村民走“靠山吃山”的路子?如何脱贫致富?这一直是汪学英及村“两委”思考的重点。汪学英与村“两委”班子多次聘请专家到村现场传授种植袋料香菇技术,食用菌种植由原来的1家发展到10余家,年均收入10万元。汪学英多次进行市场调查,决定大力发展山羊养殖,山羊养殖从原来的14户年出栏1000多只到目前40多户2000多只,户平增收803元。她还鼓励村里年富力强的劳动力外出经商,发展务工经济,目前多人在黑龙江、河北等地经营面包、豆制品加工等,年创收100多万元。
香菇种植助力脱贫致富
周诗阳在汪学英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郭刘村的钟祥市同缘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白山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在这里种植出的香菇口感好,品质优,营养价值高。在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向先生在这里投资建立了香菇种植基地,带领百姓一起脱贫致富。
食用菌的生产培育是有效的的扶贫措施之一,香菇的生产一般分为选择段木菌种,接种,发菌,出菇采菇。通过生产线作业,合作社可以提供岗位,拉动村民们过来采菇装袋,让他们有额外的收入,而向先生也可以通过贩卖香菇获得稳定收入。合作社也可以让贫困户们入股,扩大生产规模,教导他们培育技术,帮助他们从事香菇的培育,让他们得到分红收益。村民们发挥“房前屋后”香菇种植便于管理、节省成本、节约土地的优势,开始“一户一棚菇”的发展模式,获得了可观的收益。据统计100来平米的一个棚一年可以纯收入一万多元,通过香菇种植,村民们顺利脱贫致富。

畜牧养殖精准扶贫机遇与风险并存
通过走访,贫困户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科技意识落后,文化水平低不善学习,缺乏劳动力、技术、资金及致富出路,消息闭塞而没有发现和开发自身优势。许多贫困户存在于农村,中国农业从业人员较多,畜牧业与种植业相结合,是脱贫的一条好路子,也是一条切合实际,长远发展的路子。
在汪书记的带领下,周诗阳去了养殖户询问情况。散户养殖一般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基本上都是采用人工饲养的方式,养殖区环境也比较差,再加上去年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波动较大,饲料价格也不断上涨,导致风险增大,成本增加。很多农户今年不愿意投资养猪,而是选择减少规模,规避风险。相比猪,牛羊的价值反而更大,一头牛的价值可以破万元,而羊肉也备受中高端市场喜爱。通过调查研究,周诗阳个人认为政府帮助贫困户通过养殖脱贫致富,不仅要指导教育贫困户如何进行养殖培育,还要帮助贫困户克服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最终才能实现收益。

总的来说,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乡村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另一方面就是村民们扶贫产业的选择、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卫生健康的保障。如何让大山里的乡亲们也享受到良好的资源,如何让各种扶贫措施落地,真正切切让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顺利脱贫,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郭刘村的脱贫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020年7月28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学生周诗阳赴钟祥市冷水镇郭刘村展开精准扶贫实地调研。郭刘村位于白山革命老区中,在前支部书记汪学英的带领下,郭刘村顺利脱贫,成为环境优美、村民幸福感强的美丽乡村。通过和汪学英的四处探访讨论,周诗阳对脱贫攻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