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动态  |  实践
【理论宣讲】思政育人润无声,志愿服务显担当
湘潭大学 蒲松杨 朱夕夜 蒋艳 秦玲 肖信华2020-08-25
2020年7月31日至8月19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充分利用暑期,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组建社会实践团,开展了关爱湘大社区青少年成长志愿服务活动,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020731日至819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充分利用暑期,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组建社会实践团,开展了关爱湘大社区青少年成长志愿服务活动,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

扛起爱国旗帜,厚植爱国情怀

731日,为纪念“八一”建军节,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增强使命担当,实践团开展了《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爱国主义课堂活动,致敬人民子弟兵,追忆峥嵘岁月。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86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湘潭大学退休干部尚瑞尧老先生作主讲嘉宾,给社区的儿童们讲抗美援朝的故事。课后,有个小朋友跑过来说:“老师,尚爷爷他们真厉害。”他的眼睛里都是真诚,用最简单的话表达了最真心的钦佩。

87日,实践团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做时代文明践行者”的主题,再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孩子们首先观看了《爱国教育——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视频,影片讲述了黄旭华教授默默无闻的一生,他隐姓埋名三十多年,投身于中国核潜艇事业,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国家,黄老舍身为国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用自己的一生教会了我们何为爱国、何为奉献。随后,大家一起参观了湘潭大学校史展览馆。六十多年来,湘潭大学扎根伟人故里,孕育出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独特精神,凝练出了“博学笃行、盛德日新”的厚重校训,也沉淀出了湘大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如今,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又通过志愿者们传递到了社区青少年身上。

碰撞中外文化,拓展国际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只要中非友好的接力棒能够在青年一代手中不断相传,中非命运共同体就一定会更具生机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非洲人民团结振兴的非洲梦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83日,实践团开展了“普及非洲知识、感受他国文化”课堂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汉语桥”乌干达赛区冠军狄云作主讲人。狄云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精彩的非洲故事,有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有各种各样的动物、还有一个神奇的国家-乌干达,他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风俗习惯等方面介绍了乌干达的概况。现场气氛十分融洽,孩子们踊跃提问。课后,孩子们还跟着老师学习了非洲舞。此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了中非之间文化的不同点,拓宽了孩子们的国际视野。

统领思政目标,培养“五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关怀少年儿童的成长,他曾强调,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践团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开展了形式多样、十分接地气的教学活动,引导青少年勇于奋斗、乐观向上,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

84日至14日,实践团成员为湘大社区的儿童相继开展了英语启蒙教育、“快乐过暑假、安全不‘放假’”的暑期安全教育、趣味化学实验课堂、民族舞蹈教学、趣味运动会及“争创环保小卫士,共建美好家园”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践行了思政全面育人理念,促进了社区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819日,为积极响应湘潭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号召,实践团成员还参加了创卫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践行知行合一,促进教学相长

此次赴湘大社区开展社会实践的志愿者们,均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为了开展此次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做了充分准备。他们根据不同的课程,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精心准备了PPT课件,为了适应小朋友们爱玩的天性,他们也设计出了许多与课程核心内容相关的趣味游戏,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掌握知识。大部分志愿者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他们希望通过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指示精神,创新课堂教学,以理论实践、社会实践及生活实践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来指导此次实践活动,又以实践为基础深化专业所学,实现知行合一,促进教学相长。

 76 - 副本.jpg

(图为活动合影)

[责任编辑:杨虹 何悦(实习)]
2020年7月31日至8月19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充分利用暑期,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组建社会实践团,开展了关爱湘大社区青少年成长志愿服务活动,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